/* */

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
人生是以追求滿足為目的?

「人生是以追求滿足為目的。」試給出一個反例。教授說這條命題很難給出一個反例,但有些哲學家(如康德?)做到了。

這條「命題」或許不太清晰,或者應該說,「人們總是以追求滿足為目的。」

面對這條問題,我首先想的是,如果沒有定義清楚什麼是滿足,「不可能」給出一個客觀的反例。若存在一個反例,即是,存在一些人,做 A 這件事情,其目的不在於滿足。然後支持這句說話的人就說,做 A 這件事情實際上使那些人獲得一些滿足感,而 A 做這件事情就是因為想獲得那些滿足感,就可以反駁。如此這條命題就不能被推翻。

好吧,就當「滿足」這個詞語是能夠不用定義而能了解其意思的,我接著問了三個問題。

一,如果一個人是以追求不痛苦為目的,那他是不是以追求滿足為目的?或許我表達上不清楚,教授答了 平靜都係一種滿足。

二,自殺式炸彈襲擊的算不算是一個反例?教授答,他們有宗教信仰的,相信死後有永生,這是一種滿足感。

三,那麼 沒有宗教信仰而自殺的呢?這個問題得不到確切的回答,大概還是我表達技巧太差的問題。

為何我覺得 沒有宗教信仰而自殺的 可能是一種反例?我都只是針對我對「滿足」在原句中的字義的理解去辯。原因如下:

我再修一修正,第三中 舉出的反例 應該是 不相信死後有生命但因繼續生存太痛苦而自殺者。這種人不相信死後有生命,所以應不會預期自己能在自殺後獲得滿足,所以他們自殺並非一個追求「滿足」的行為。而這種人自殺的原因是 繼續生存太痛苦,其目的在於免除將來的痛苦,所以他們自殺是以「不再痛苦」為目的。

好吧,這是不是一個「真正的」反例?如果我是享樂主義的支持者,我或許會說在此情況下的自殺者由於了解到自己不再痛苦,所以能在自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。

沒有清晰定義,沒有準確共識 的問題的討論就是這樣的。

後記:
唔知點解今日咁興奮。

0 則留言: